周大地:环境保护不能只顾自己不顾社会需求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光伏发展要坚持多项并举,其中就包括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
硅料价格亦出现松动,12月15日的数据显示,当周国内单晶复投料和致密料价格分别周环比下跌4.2%和4.23%。11月30日,光伏巨头隆基股份 (SH:601012)下调单晶硅片官方报价,降幅达7.16%-9.75%,打响了光伏降价的第一枪。
光伏ETF表现(2021年月至今)2020年12月,国家高层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宣布,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狼真来了如此幅度的产业链的全面降价,似乎预示着新一轮的光伏价格战和洗牌即将打响。但也有观点认为,在组件下跌趋势中,下游电站买涨不买跌,或许要等到等到组件价格跌透,跌到1.4元左右的水平,终端需求才会大量反弹。资本市场追捧的焦点也因此转向了下游的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商。这些海外业务占用中国的产能,在中国形成污染排放,最终以成品的形式建设欧洲和美国光伏市场。
多数投资者都会把光伏当作一片希望的田野,但却往往忽视走向这片田野的难度;多数投资者都会把硅片、电池的转化效率作为关键的考量因素,但却往往忽视技术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多数投资者都会看到政策的坚定信念,但却往往忽视国家层面也不会完全不计代价进行无底线的投入。组件厂商和下游电站之间将存在一场激烈的博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计,2021年多晶硅产量达到48万-48.5万吨。
▲数据来源:能源圈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企业家的眼光是敏锐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根据各主要企业的规划进行初步统计,到2022年底,中国多晶硅产能为100万吨/年,预期当年产量70万-75万吨,如果考虑到海外产能供应,可以满足全球230GW左右的装机量需求。(截至目前,各环节供应链价格均有所下滑。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这么密集地在多晶硅产能方面进行布局,主要还是有利可图,而且是高额利润。
)上游价格的上涨最终必然会传导到终端,进而影响装机量。而在此前2天和4天,也就是12月16日和12月14日,信义晶硅(香港)和江苏阳光集团宣布:前者将透过其中国附属公司在云南曲靖开展多晶硅项目,估计年产能为6万吨,未来将提升至20万吨;后者则拟在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投资建设10万吨多晶硅、15GW单晶拉棒、15GW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351.5亿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光伏发电新增装机29.31GW,同比增长34%,其中分布式装机19.03GW,占比64.9%预计2022年会投产16GW的N型电池片产能,从而为出产更多的低成本、高技术的N型组件带来了机会。也是近1年来第四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能源一号思考发现,更多的投资者、行业人士会对晶科能源的上市报以期待,有以下几个可能性:第一,晶科能不能带来更大的价值提升?无论是从技术,还是出货量角度,它有没有可能再度实现市场第一?从目前其计划的电池组件建设、高效电池建设速度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晶科能源回A股的时间还是有点晚,对不住兄弟们。当然晶科能源本身也是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李仙德旗下的晶科科技在做电站等业务的延伸。12月28日这天,他们等待已久的晶科能源A股科创板上市,终于迎来了新动向:该股已被证监会允许注册。是市场为数不多发布600W+的组件厂家。
这表明晶科能源会在不久后快速实现A股上市看,这也是继天合光能之后,国内头部组件厂商再度于这一科技创新企业的资本新平台上的登陆。近年来,企业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19%。
今年第三季财报显示,该公司营收85.7亿元(折合约13.3亿美元),环比增长8.1%;实现净利1.942亿元(折合约30.1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7.3%。而晶科能源在合肥的16GW最新N型TOPCon电池工厂预计明年一季度投产,晶科合肥工厂投产后良率预计能和量产的PERC电池持平,也将快速成为行业向N型商业化生产的升级换代推动者。
其中2020年的组件营收为总营收的98%,硅片和电池片都是为组件出货来服务的。尽管就组件制造及销售的本身而言,它已很强大了。本次晶科能源科创板上市,拟募资60亿,用于年产7.5GW的高效电池和5GW的高效电池组件建设项目、海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等。成立于2006年、早在2010年于纽交所上市的这一公司,15年来一直是无数神话的缔造者:2009年运行了中国第一条的NPC技术全自动组件生产线;2013年成为首家恢复盈利的企业,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组件制造商并随后连续4年高居出货量首位,2020年营收突破336亿。公司的一些销售同事,为了在已满布红海的市场中抢订单,一度喝酒喝到胃出血。全球12个生产基地、25个仓库以上、30个服务中心,160多个国家的客户分布,让这家累积发货70GW的新能源一线公司有机会拿到更好的估值。
资本界所讨论的不是晶科能不能进入千亿市值俱乐部,而是本次上市它有没有可能开盘就是1000亿这一点。第二,晶科能源能不能实现业务多元化?现在的晶科,大部分收入来自于组件端。
截至目前,这家首个公开宣布从P型转向N型的高出货量组件厂商,已获得了N型单晶硅单节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权威第三方测试认证机构日本JET检测实验室标定全面积电池最高转化销量方面,达到了25.4%。如今进入分布式的赛道上,它会有什么新颖玩法,也会让人期待。
截至第三季度末,晶科能源总资产639.97亿元,净资产140.81亿元。今年11月,公司发布了基于N型的TOPCon组件量产新品Tiger Neo,量产输出功率最高可达620W,效率最高可达22.30%。
在一次客户答谢会上,李仙德对在场的来宾们说道:晶科能源多年保持这么好的业绩很不容易。截至2021年9月30日,晶科的单晶硅片、电池及组件的年产能分别是31GW、19GW和36GW。比如在未来A股上市后,再进行发债和定增,也都将让它完全地打开业绩想象空间,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组件一端。而另一个重要点也在于:让跟随自己多年的同事们可以拥有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获得更大的自由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当数年后市场从P型真正过渡到N型后,晶科势不可挡的N型新势力无论是在电池端、组件端,或许会有更优质、更先发制人的表现力。这对于晶科整体组件的业务重心把控,将带来一些新的变化。
实现多元化的路径,也不仅仅是晶科能源IPO这一种方式。更多的资金,一方面可以用来作为储备金,但另一种可能性在于或许会用于晶科能源的多元业务拓展上。
当然,从目前的整县推进业务(今后很大一部分的分布式市场份额,可能会被这个项目所涵盖)来看,还会以央国企为主导,对晶科这家擅长与国资打交道的企业来说,中国市场的分布式合作项目拿到手,也会相对容易一些。而从此前微逆厂家禾迈股份的科创板数百亿IPO市值来看,晶科能源开盘过千亿将不会是意外。
他希望以改变资本市场地点的方式,让这家组件制造商得到更充分的估值、获得更大的市场认可度和话语权。尽管目前的晶科,在P型组件的产能上没有计划、也没有落实到第一,但如今彻底转N型,让自己站在新一代主流产品中的未来C位,已成了李仙德、陈康平等高层的重要战略主导思想之一。目前千亿市值俱乐部的新能源企业成员包括:隆基股份(4439亿)、通威股份(1900亿)、阳光电源(2056亿)、晶澳科技(1519亿)、中环股份(1272亿)、福斯特(1149亿)、福莱特(1073亿)、正泰电器(1071亿)。从最初的N型多晶电池效率22.12%,再到如今的N型单晶电池效率24.9%以上,成立了业界最大的研发中心和UL认证检测机构,集晶体硅太阳能光伏技术以优化整个电站,形成更可靠、更具成本效益的光伏能源解决方案。
比如说像隆基那样建立更大的硅片生产基地,或者参股更大量的多晶硅业务(目前晶科也确实在做,与特变电工、晶澳科技等共同参股多晶硅项目)。此前晶科的更多重心放在大型集中式电站上。
这一次,李仙德终于得偿所愿:带领2.5万人的团队,一同参与到晶科能源冲击A股科创板的历程中。一方面需要更好的研发,也要拼命地在市场中进取与征战。
第三,在分布式业务方面,晶科能不能走到更远?今年前11月,国内分布式业务快速上扬,预示着未来更多头部、新加入的组件、电站厂商必然会在这个市场上大举厮杀。经过禾迈股份A股上市、获得超过10倍募集资金的这一战,不能排除晶科能源或许会募集到比自己想要资金多得多的钱。
#相关推荐
-
评论列表 (0条)